卡符网 > 杂谈 > 正文

​三打“四平”功亏一篑,但是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取得宝贵攻坚经验

2025-08-06 07:37 来源:网络 点击:

三打“四平”功亏一篑,但是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取得宝贵攻坚经验

陈明仁自传中记载“那时解放军方面炮火很猛,我在抗战八年之中,都不曾遇到过这种局面。”

四平前线火炮阵地配置图

1947年5月13日,东北民主联军发动了夏季攻势,至月底歼敌5万1千多人,收复了广大地区,取得丰硕战果。敌71军残部退守四平,6月上旬民主联军总部决定以一纵、邓华纵队、6纵17师并配属总部直属炮兵团攻取四平。

匡裕民时任民主联军炮兵副司令员

黄登保时任炮一团团长

张志毅时任炮二团团长

民主联军总部炮兵下辖4个团,此时炮1团、炮2团各一个营及炮4团大部正在执行第二次搜集火炮物资的任务,不能参战,炮3团为正在建设中的机械化重炮团,还不具备战斗力。参战部队为炮1团一营、三营,炮二团一营、二营及炮4团四个连,其中榴弹炮18门 、野炮29门,总共47门。

6月12日在炮兵副司令匡裕民率领下赶到四平外围集结。

(榴弹炮为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野炮为日制三八式75毫米野炮及日制九〇式75毫米炮)

一纵首长战斗决心:首先歼灭铁路西侧敌人,然后再歼铁路东部敌人。根据:1、整个四平被铁路分为东西两部分,自然形成了两个歼敌阶段的部署决心。2、铁路西侧工事多且坚固,又是敌军指挥部所在地区,首先打掉硬的才能最终解决问题。3、我军围攻兵力不是特别多,先打路东消耗了力量,再打路西就困难了。

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

炮2团2个营及炮4团两个连配属1纵1师,炮1团2个营配属1纵2师,由西南进行攻击,炮4团另外两个连(十榴连1、野炮连1)配属邓华纵队,由西北进行攻击。

一纵3师在东北方向进行佯攻,六纵十七师在东南方向,这两个方向均未配备火炮。

6月12日拂晓,炮兵部队赶至四平西南三十里的明水泡、大泉眼一带待命,13时各团营以上干部到四平外围侦查阵地,阵地确定后与配属的步兵师制定步炮协同事宜。

三八式75毫米野炮

九零式75毫米野炮

加上纵队属山野炮,共计96门参加攻打四平的作战。

13日晚炮兵开始进入阵地,敌守军利用火炮、机枪封锁道路,造成炮一团政委李甦及一营长袁恒牺牲,另十余人伤亡,到二十二时天突降大雨,道路泥泞严重影响阻碍了进驻阵地作业,当夜进驻阵地构筑工事的计划未全部完成,14日白天在敌火及飞机扫射下继续进驻阵地,至总攻开始还有一个连3门炮仍未进入阵地参加战斗。

炮2团2连进入阵地后为了掩护兄弟连队,经炮兵副司令员匡裕民批准,在连长李刚带领下不惜暴露自己与敌炮战,吸引敌人火力,一炮副班长牺牲,另有一战士负伤,火炮受损,仍坚持完成掩护任务。

14日晚二十时开始试射,二十时十分至二十时十七分实行效力射。在强大炮火轰击掩护下,1师、2师顺利突入城防,向纵深发展。但是邓纵方向未能突破,直至17日晚才突破。由于炮弹供给不足,部分炮兵撤出战斗。16日至19日,继续参战的炮兵主要同敌炮战,因弹药有限,敌打我打,敌停我停,未能有效压制敌炮兵。

由于没能及时结束战斗,敌集中10个师采取齐头并进战法,从南北两方向四平进逼,我打援部队无机可乘,遂停止四平攻击,撤出战斗。

此次攻坚四平虽功亏一篑,但是给四平守敌沉重打击,其伤亡过半,摧毁大部坚强防御工事,展示出了我军具有攻占大城市的能力,战斗中取得了众多的城市攻坚经验。

夏季攻势后召开的高干会议,针对四平作战总结出了四快一慢的战术原则。

炮兵部队在此次的攻坚战中暴露出一些问题:

1、弹药供给不及时,炮兵没有自己的弹药运输队,依靠兵站供应,致使炮弹供应不上。

炮弹供给开始十榴弹多,野炮弹少,野炮不够用,而且十榴配给的是野山加引信,四团有一天打了八十多发十榴弹,竟只有二十来发爆炸,其余均成哑弹。

2、到达前线时间与攻击开始间隔短暂,战前侦查、阵地工事构筑仓促不完善、总攻开始后还有火炮未进入阵地。

3、纵深支援前后通信不畅,支援不及时,射击缺乏准确。

4、连排级干部指挥能力、技术水平低,缺少打大仗经历。

5、防空措施不力,缺少防空武器,被动挨打。

6月20日全部占领路西地区,炮兵共消耗炮弹3454发,伤亡干部战士108人,伤炮5门,马匹死伤96匹。

战斗结束弹药消耗:

一团 十榴弹1539 三八弹543 九零弹916

二团 三八弹2625 九零弹127

四团 十榴弹585 九零弹153

总计耗弹: 6488发

炮兵部队牺牲排以上干部:

一团:政委 李甦 一营长:袁恒 观通连副指导员:常昭合

二团:一连副连长 王瑞昆 三营部供给员:王一新 六连长:郭信礼

四团:八连长 孟繁友 七连副连长:袁新伟 八连排长:陆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