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符网 > 杂谈 > 正文

​团体角逐、融媒联动,第五季《挑战不可能》重构“极致绽放”

2025-05-17 03:23 来源:网络 点击:

团体角逐、融媒联动,第五季《挑战不可能》重构“极致绽放”

作者:宝华

7月19日起每周日晚20:00,《勇攀巅峰之挑战不可能》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回归,并在央视频客户端进行独家网络播出,这是继1月25日的新春盛典之后,节目正式拉开九场顶级赛事的战幕。


第五季《挑战不可能》在名称上冠以“勇攀巅峰”四个字,凝练着节目超越自我的信心,也体现出节目要传递的理念。从第一期过招“闪电珠心算”,到第二期决胜“汉字挑战王”——和往季节目专注个人潜能的挖掘不同,第五季节目集结各大垂直领域的顶尖选手,通过赛制迭代,带给观众不同的体验。

节目播出两期后,相关衍生话题#1.71秒算出15笔6位数加减##看眼偏旁部首就知道是哪两句诗#出圈,并在新浪微博、百度热榜、今日头条等多平台持续发酵,网友连呼“选手比计算机还厉害!”


赛制迭代,角逐垂直领域九大“挑战王”

《故事里的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经典咏流传》等口碑节目,接连成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的标杆之作。《经典咏流传》曾摘得第56届亚广联电视娱乐节目大奖,成为首个获得该国际奖项的中国原创文化节目。《主持人大赛》和《故事里的中国》一起入围了第2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电视综艺节目”。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央视综合频道表现亮眼:观众规模高居上星频道首位,收视率三个时段增幅超过30%,15-24岁年轻人群收视率增长28%;品牌节目在第三方社交媒体平台屡上热搜、好评不断。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品牌节目之一,《挑战不可能》是首个获得“亚广联”大奖的中国电视本土原创综艺节目。从2015年至今,节目每一季都在精神延续中,进行表达方式的迭代、升华、扩容。第一季节目主打对于人类自身潜能的挖掘;第二季通过塑造“大国工匠”群像,表达“不可能”的哲学;第三季则把个体挑战和时代价值勾连起来,以个体的高光时刻,承载与发展成就紧密相关的“国家记忆”;第四季响亮喊出“加油!中国”的口号,聚焦“中国制造”,致敬工匠精神。


对于追求尖端资源、顶级呈现的《挑战不可能》来说,历经四季的选题淘选之后,如何实现再突破?新一季节目改变思路,将以往的“个体见证”迭代为“团体角逐”,每期围绕一个主题,汇聚相关垂直领域的最强资源,展开层层对决的“神仙打架”。

《挑战不可能》的观众对珠心算这个项目并不陌生,但新一季节目还是带来惊喜和震撼。20位在国内外大赛中取得过辉煌战绩的高手齐聚一堂,年龄最大的40岁,最小的年仅6岁,他们来自天南海北、各行各业:曾是解放军珠心算队队员的世界冠军徐美多、就职于医疗系统的杨红旗、在银行工作的刘晓明、兼做珠心算老师和幼儿园安保的姚玉刚,还有两年前因为《挑战不可能》喜欢上珠心算的6岁小姑娘张育萌……

以综艺形态搭建国家电视台水准的竞技舞台,《勇攀巅峰之挑战不可能》彰显出节目在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上孜孜不倦的用心和努力。

第二期节目中,汉字之美在一群小小少年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十几岁的孩子们根据偏旁一眼就能辨认出成语、诗词,这种强大的观察力、组合力和记忆力,对传承传统文化是意义深远的。

根据“新春盛典”的挑战类别,5G等诸多项目都将在后续节目中立体呈现,最终决选出九大领域的“单期挑战王”。九大“圈层文化”还将辐射更加广域的人群,点燃更多人“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信念。


锐意革新,“模式+资源”立体协同升级


“挑战不可能”是《挑战不可能》的意义诉求,也是主创团队的自我要求。

这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励志节目,设计难度大、拍摄要求高,尤其强调系统化的思维和协同化的分工,颠覆创新的第五季,倒逼着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一次重塑、重组,甚至是重生。

整体来看,本季《勇攀巅峰之挑战不可能》主要通过两大升级,让看点焕然一新。

第一,突出竞技感,提升代入感,挑战模式更趋激烈。

从第一季开始,《挑战不可能》就追求“极致的真实”,用无限接近于体育赛场的真实规则、真实人物、真实情境,构建了一个令人屏息以待的挑战场。节目竭尽所能地去调动挑战者的最大潜能和真实状态,不刻意强调胜负,更注重过程中传递的勇气和能量。一路见证“无腿勇士”夏伯渝老人征服珠峰的不屈历程,就是节目严肃性、朴实化和仪式感的案例之一。

新一季节目从仅仅专注于个体潜能激发,变为高手巅峰竞技。为此,节目设计了难度逐步升级、选手层层筛选的赛程,同时取消了现场三名固定嘉宾的设置,改为在第二现场设立挑战“观战间”,在选手挑战全程,进行专业化的实时解读、点评,从而提升赛事感和代入感。

以首期节目为例,肉眼可见的紧张刺激,让大家狂捏一把汗:比赛一开始就要求选手能有0.25秒记忆一个数字的超级速度,再到看心算、听心算同时进行的“一心二用”,再到在布满干扰的屏幕上捕捉飞速闪现的十五笔颜色各不相同的六位数……考验难度让观众连呼“不可思议”,悬念、意外和惊喜伴随始终。

第二,《挑战不可能》《主持人大赛》两大IP合体,资源叠加赋能。

在《勇攀巅峰之挑战不可能》的观战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人气面孔王嘉宁、蔡紫的先后亮相。她们用流畅的节奏、平和的气质,细腻的表达,快速融入了节目气场,并和另外两位观战员恰到好处地互补。

“主持人大赛”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选手,从央视春晚到新闻类、文艺类节目,多位新生代主持人陆续走上总台岗位,展现出独当一面的出色能力,并赋予了总台节目以新鲜和活力。《挑战不可能》《主持人大赛》两个IP的合体,体现了主创团队对资源高效整合、叠加赋能的创新思维。

继王嘉宁、蔡紫之后,还将陆续有多位“主持人大赛”的人气选手走进观战间,他们的角色功能比较像“观众代言人”,负责捕捉亮点和疑惑,对挑战难度等进行及时发问,同时担负着让观众了解选手背景、故事的作用。

融合传播,深度联动央视频释放IP能量

《挑战不可能》不仅致力于夯实内容品质,而且积极探索从“播出思维”到“传播思维”的转变路径,不断运用创新方式打破大小屏的壁垒,强化传统电视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让主流价值落地传播,真正做到凝聚人心。

例如,上一季节目通过对正片内容的二次创作,产生了大批有泪点、有笑点、有看点的优质短视频内容,并在微博、微信、秒拍、抖音、B站等社会化平台进行全面传播。同时,通过大屏二维码导流小屏、社会化平台预告节目,实现了长短视频相互导流的新模式,传播成果斐然。

今年,《勇攀巅峰之挑战不可能》在央视频客户端进行独家网络播出,并展开伴随式直播、“谁是挑战王”竞猜等丰富多样的互动形式。

独家合作、深度联动的背后,体现了节目在传播创新上的战略升级。《勇攀巅峰之挑战不可能》在进行电视大屏播出的同时,借由和央视频构建的传播闭环,充分激活总台的资源调动力和内容聚合力,进而实现平台与用户更广泛、更深入的连接。

7月19日开播当晚,央视频客户端启动 “巅峰云挑战”直播特别活动,直播持续7小时,总观看量达9.2万人次。接下来的每周日晚,节目都将在央视频客户端进行不同形式的直播。观看、参与的结合,长短视频的兼顾,直播、点播的关联,大屏、小屏的互通,刷新观众的视听体验,让大家感受到更全面、更真切、更立体的“勇攀巅峰”的挑战精神。

节目播出后,子话题#1.71秒算出15笔6位数加减#阅读量逼近2亿,并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单第6名,得到人民日报等媒体点赞。“中国记协”官微评价道:“由优质内容资源引发的大小屏‘双屏共振’‘叠加刷屏’,充分彰显综合频道的巨大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编辑 | 曾宇衡 侯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