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符网 > 杂谈 > 正文

​长江野生中华鲟40多年数量连年在减少,鱼类恢复成效明显

2025-09-10 23:54 来源:网络 点击:

长江野生中华鲟40多年数量连年在减少,鱼类恢复成效明显

野生中华鲟是我国的水下国宝,其数量比大熊猫还要稀有。 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野生中华鲟的数量也只有几千条。

然而40年来,长江野生中华鲟的数量连年减少,这样的情况确实牵动着无数关心中华鲟的人们的心。

据研究中华鲟的相关人员统计,如今长江流域野生中华鲟的数量仅有13条,这个数量也是历史最低的。

为了留住中华鲟,我国早在40多年前就开始研究其人工养殖。 同时,在人工培育成功鱼苗放流后,在接下来的40年里,总共放流了超过800万尾鱼。

禁渔十年,所有鱼类都在恢复,唯独中华鲟没变!

长江已经休渔十年了,现在鱼类恢复效果确实非常明显。 不仅普通鱼类恢复得很好,就连很多珍稀鱼类也都恢复了,虽然还没有大量恢复。 不过,与禁渔前相比,却有了重大突破。

例如,长江江豚的数量从1020头增加到1249头。

长江刀鱼的数量也有所恢复,尤其是已经失踪30多年的长江刀鱼。 如今,在不同的地方都发现了少量的它们。

常见鱼类的恢复情况更是惊人。 不仅数量大幅增加,个体的体型也普遍增大。 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一群群浮在水面上晒太阳。

而这只是禁渔仅仅3年后的效果!

长江禁渔为何取得如此大的成效,自然恢复如此可观?

长江禁渔如果成功,一定是保护得好。 另一方面,无论成本如何,都有增值释放。

我国实际上在几十年前就投入了长江渔业的恢复。 不过,禁渔之前,长江渔民还没有禁渔。 所以,就算放生,这里放生,那里捕获,水里的鱼也无法很好的恢复。

因此,即使大量释放增值水,长江生态仍然无法恢复。

然而,长江禁渔十年后,这种情况终于得到改变。

然而,长江的恢复有喜有忧。 经过十年禁渔,大多数鱼类都已恢复,但只有中华鲟恢复了。 看不到恢复的迹象。

而即使放出超过800万尾的人工养殖半成品鱼苗,也依然无法帮助它们在野外恢复!

那么,这么多中华鲟被放流后,它们都去哪儿了呢? 为什么这么多鱼被释放得如此之快,以至于仍然很难看到它们?

40年来放流中华鲟800万尾。 为什么它们仍然极度濒危? 那鱼呢?

为了促进长江生态恢复,我国每年花费大量资金培育鱼苗,然后将其放归长江。

几十年来,各地已向长江投放了数亿尾鱼苗。 放流对象基本为长江流域现有的原生物种。 例如:四大鱼种、鲻鱼、中华鲟、回鱼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成功人工繁育第二代、第三代中华鲟。 而且,这些中华鲟是多个家族成员的产物,放流长大后具备在野外自然繁殖的能力。 另外,它们不属于同一科,所以近亲的概率会很低,这可以大大增加中华鲟的种群繁殖能力。

然而,即使有如此大的投资。 但最后的结果着实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我原本以为放生这么多,中华鲟的数量会增加。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野生中华鲟的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

根据中国鲟鱼研究人员对历年长江中华鲟数量的统计,确实令人沮丧。

调查显示,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亲鱼数量2017年为27尾,2018年为20尾,2019年为16尾,2020年为13尾,2021年为15尾。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尽管中华鲟只剩下几条,但已经7年没有任何繁殖迹象了。

虽然今天长江流域由于筑坝等因素,它们的繁殖地已经被破坏了,但我们在破坏它们的同时,还是给它们留下了一些繁殖地。

但仅存的繁殖地依然无法让这些中华鲟在这里繁殖。

虽然留下了繁殖地,但换个角度想,筑坝阻断了中华鲟的洄游路线,改变了河床结构,无法满足中华鲟繁殖所需的水温条件。

想要中华鲟在这里繁殖,就得适应,这个过程不是一两年就能解决的。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野生中华鲟不繁殖,那我们放流的800万多条中华鲟哪去了? 为什么人这么少? 看他们?

对于这个问题,确实有话可说。

中华鲟是洄游鱼类,一生中近90%的时间都在海中度过。

我国放流的中华鲟,虽然在繁殖地接受过一些特殊训练,但大部分都是驯养幼体。 然而,与真正的野生鱼类相比,它仍然缺乏很多自然生存能力。

因此,这些放流的中华鲟中,有一部分会因为放流后无法适应而被淘汰。 当然,这也会占据绝大多数。

而且,放流的中华鲟入河后,会像野生鱼类一样,顺流而下,进入大海生存。

那么,在海洋这个超级大家庭中,他们中的一部分就会被残酷的海洋生态所吞噬。

所以,这个时候能存下来的金额会相当少。 最终,幸存的中华鲟将在海洋中生存约17至8年。 最后,到了繁殖季节,它们就会洄游到长江流域繁殖。

然而,长江流域的繁殖地太稀少。 而且这些人工养殖的中华鲟缺乏记忆洄游路线。 想要来到这些繁殖地的人还是非常非常少的!

放生的中华鲟真的能入海吗?

很多人不相信中华鲟能否进入海洋。

然而,现实生活中也有例子。

例如,在浙江沿海,不少渔民在出海捕鱼时,意外捕获了野生中华鲟。 最常见的渔民一年意外捕获了20多条鲟鱼。

仅2022年,浙江余姚渔民沉大爷就捕获并放生了20多条野生中华鲟。 个体一般在一米左右。 与成年中华鲟相比,他接触到的个体只能算是年轻人。 身体。

除了这位大叔之外,其实很多沿海渔民每年也都会捕到。

当然,由于我国对长江野生中华鲟保护的宣传,这些渔民误捕后会现场拍照并放生。

所以,我们放流的中华鲟并不是消失了,而是数量很多,而且还在海里生长,还没有达到性成熟和繁殖的阶段。 这些沿海渔民的误捕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因此,我们仍然可以相信,这么多放流的中华鲟,一旦长大后,或多或少会有一批进入长江繁殖。 不过,能不能成功,就只能期待剩下的时间了!

好吧,你觉得中华鲟怎么样? 您认为人工繁殖和放流有助于其种群恢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