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看70年巨变 | 佛山通济桥:民俗胜地孵化城市精神符号
图看70年巨变 | 佛山通济桥:民俗胜地孵化城市精神符号
戳蓝字“今日禅城”关注我们哦~
年年行通济,岁岁冇闭翳。行通济的习俗在佛山代代相传,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通济桥的前身只是一条木桥,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几经变迁,于2001年才建成如今的通济桥。有通济桥才有了行通济民俗活动,数百年来行通济的习俗随着通济桥的变迁而浮浮沉沉,见证了佛山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
以前的通济桥。佛山档案馆供图
随着时代的发展,行通济不断加入新元素,注入新内涵,已经由传统的民俗祈福活动,变成佛山民俗文化的展示窗口、强有力的公益品牌,更成为佛山人的城市精神符号,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
每年都有众多市民携一家老小来行通济。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 摄
变迁:
木桥到石拱桥三度改建
通济桥,位于禅城区普澜路北端,横跨佛山涌(古称洛水),北连金鱼街,是佛山最早兴建的桥梁之一。初为木桥,始建于明代,后多次重修。
上世纪60年代的通济桥。图/佛山档案馆
佛山民俗文化专家梁诗裕介绍,通济桥建成后,行通济的习俗开始形成,虽然始于何时难以考究,但距今至少有400多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行通济与现在大相径庭。“正月十六白天,我们一家老小去行通济,那时人不多,很快走完。下桥后,就买个生菜带回家煮。”梁诗裕说。
上世纪五十年代,通济桥改建为水泥混凝土的单孔拱桥。不久后,为了开辟普澜路,通济桥被改建为公路桥,桥面成为马路,不见了“桥”的痕迹。没有了通济桥,行通济的习俗因此中断。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市民呼吁重修通济桥并恢复行通济习俗。但由于原址已开辟为马路,在原址上重修通济桥已经不可能。1999年,佛山市政府选定了如今通济桥的位置,距离原址大约200米。2001年1月,新通济桥落成,长32米,宽9.9米。
其桥头石级和桥尾石级数量不同,桥头9级,桥尾13级,沿用了古代通济桥“九出十三归”的设计理念,寓意一路通顺转好运。
新旧通济桥对比。图/佛山发布
通济桥落成后,行通济的习俗再度受市民追捧。
品牌:
展示民俗文化的窗口
昨日,通济桥的四周挂上了国旗,处处洋溢着喜迎国庆的气氛,不少市民游客到这里游玩。
通济桥下设置了亲水台阶、知鱼轩、乐鱼亭。而以通济桥、闸门楼及南北两个广场为主轴线的通济桥广场,连同桥下水体、周边绿化,形成一个面积7300平方米的公园。
如今,行通济的时间从原来的正月十六白天逐渐过渡到正月十五晚上,方便了社会各界人士共享这项民俗盛宴。
随着时代的发展,行通济也被赋予了新的元素。
近年来,佛山、禅城积极组织专家学者探讨行通济习俗的传承与创新之路。“新时代行通济,意气风发欢畅淋漓;男女老少豪情壮志,波澜壮阔蓬勃生机……”今年2月,MTV《新时代行通济》正式与市民见面。
“行通济传到今天,应该有更深厚的内涵。”这首歌曲的创作者、佛山本土知名作家、艺术家任流表示,从文化角度来说,这首歌除了慈善,还加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精神,使行通济的内涵更加厚重、更加深入。
来自塔坡社区的老街坊楷叔说,行通济很好地体现了佛山人浓浓的人情味,他们家从爷爷那代就开始年年行通济了,直到现在一些加拿大的亲人回国探亲也特意等到行通济后才回去。“我们小时候拿着生菜和风车去凑热闹,如今时代发展了,还融入了祈福,慈善等元素,展示了时代新风貌。”
如今市民习惯拿着风车、风铃和生菜等“吉祥三宝”比肩继踵走过通济桥,祈求一年的好运。从2012年起,每年行通济均超过60万人次。今年元宵节有79.52万人行通济,创历史新高。
2019年行通济。珠江时报记者戚伟雄 摄
影响:
展现佛山人的大爱精神
2012年,佛山举办首届“温爱佛山-元宵慈善文化人人行”系列活动,开展行通济献爱心、文体方阵巡游、电视直播晚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倡导团圆、幸福、慈善的价值回归。
此后,每年元宵节,在浩浩荡荡的人流中,总有穿着不同颜色服装的特殊人群,在通济桥附近给市民“送温暖”。
穿着黄马甲志愿者团队,他们背着慈善箱,在活动现场协助维持现场秩序和开展募捐活动;迎悦手工爱心帮扶协会的志愿者,在现场开展手工作品义卖活动,得来的善款将帮助弱势群体。除了这些行通济的慈善“常客”,新的慈善、服务力量也自发加入服务群众的队伍中。
佛山市红十字会把献血车开到行通济现场,鼓励更多有爱之士加入献血行列;佛山禅城公安成立亮眼的警花服务队伍,以女警特有的亲和力,为市民提供帮扶救助、游客引导、寻人寻物、信息咨询等服务……
自2012年以来,由行通济等活动募捐而来的“微志愿慈善金”共支持青少年服务、敬老助残、扶贫帮困、公共文化、环境保护、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重点领域的33个项目,累计资助金额76.73万元,惠及群众超过10万人次,大力推动了佛山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好人、佛山好人、佛山大城工匠、南粤楷模等巡游方阵,也传播了学榜样、做好人、树新风的社会正能量,诠释着这座城市的乐善精神,也展示了禅城作为佛山“首善之区”的风采。行通济民俗涌现公益力量的背后,是佛山多年耕耘“大爱之城”“乐善之城”“志愿之城”有力的见证。
“佛山好人”与市民一起行通济。珠江时报记者戚伟雄 摄
“通济桥是一座积德桥,也是一座博爱桥。”任流说,在人们心中,通济桥就是一座善心桥,佛山人的善举蔚然成风,扶贫济困、排忧解难的慈怀世代相传,展现了佛山人的城市精神。
END
采写 | 珠江时报记者黄瑶
编辑 | 欣怡
-
- 魔血之剑天上来鼎力相助自己妻子
-
2025-09-10 10:38:27
-
- 春晚女神李思思体重飙升,120斤的她还能重回巅峰吗?
-
2025-09-10 10:36:12
-
- 宝井秀人:深情的妖孽美男,爱上日本女主播,结婚24年仍把她当宝
-
2025-09-10 10:33:57
-
- 长江干流经过的11个省级行政区
-
2025-09-10 10:31:41
-
- 演员刘小锋:我这辈子正确的决定,就是娶了生两个儿子的妻子
-
2025-09-10 10:29:26
-
- 黑龙江十三个地市最知名的明星,齐齐哈尔是沈腾
-
2025-09-10 10:27:11
-
- 饭局“鸿门宴”千古流传 设宴的鸿门今在何处
-
2025-09-10 10:24:56
-
- 炸了!入村卸货遭遇村民强索5000元?当事人发声,民警介入打三折
-
2025-09-10 10:22:40
-
- 学术界“苏妲己”钱璐璐:12年无缝衔接4任丈夫,39岁成名校教授
-
2025-09-10 10:20:25
-
- 每天了解一个繁华城市—日本·福冈
-
2025-09-10 10:18:10
-
- 九锅一堂的翻身生意经,竟然是转发这条酸菜鱼(机智脸)?
-
2025-09-10 10:15:55
-
- 高考600分能上什么大学?选这6类大学,毕业后单位“抢”着要
-
2025-09-10 10:13:39
-
- 崩坏星穹铁道角色 花火 介绍背景介绍
-
2025-09-10 10:11:24
-
- 台湾省2021年GDP出炉,与全国各省相比,排在什么水平?
-
2025-09-10 10:09:09
-
-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第一人,获奖后为何还网友被谩骂?
-
2025-09-10 10:06:54
-
- 5本短篇甜宠文
-
2025-09-10 10:04:39
-
- 11位知名导演的分镜头脚本手稿对比,最后姜文的独树一帜啊!
-
2025-09-09 19:35:15
-
- “奶头乐理论”简介,你怎么理解或看法?
-
2025-09-09 05:35:11
-
- 痛心!96年桂林小伙孟鸣之不幸牺牲 曾救火1500余次
-
2025-09-09 05:32:56
-
- 诗丽吉王后被“刮宫”,不是因为出轨男保镖,她在情人死后更疯狂
-
2025-09-09 05: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