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符网 > 杂谈 > 正文

​载沣靠什么取得慈禧的信任,成为清朝最后一个摄政王的?

2025-07-29 17:09 来源:网络 点击:

载沣靠什么取得慈禧的信任,成为清朝最后一个摄政王的?

1900年5月22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顿在街头与清军洋枪队发生冲突时被乱枪杀害。 这是震惊世界的“克林德事件”。

克林德事件后,德国提议一位亲王代表清廷前往德国,向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道歉。 最终,这个任务交给了光绪皇帝的弟弟,淳亲王的载泽。 1901年7月12日,18岁的仕途泽从上海出发,乘船到达德国。

此时,德国方面要求载泽及其随行人员跪拜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道歉。 德国没有跪拜这个仪式。 他们不过是以此为理由羞辱了清廷。

年轻的运营商坚决拒绝德国人的无理要求,合理抗议。 他说:“因为死在西海,所以我没有跪拜德皇的打算。”

在载泽的抗议和清廷的外交斡旋下,德国皇帝免去跪拜礼节,会见载泽一行后,向载泽发送了红鹰大十字头等宝星。

最终,职业泽圆满完成任务,获得荣誉而归。

之后,载泓像政治新星一样,慢慢登上了垂向老人的晚清政坛。

1907年,他被允许进入军机处,参加军国政的讨论。 那年秋天,慈禧太后破例允许他在西苑门内骑马。 冬天,慈禧太后又鼓励穿貂皮中国服装。 穿貂皮上衣是清朝大臣最尊贵的礼服,不是皇帝特别赋予的,不能穿。

这些都是运营商被重用的标志。 但是,谁能想象慈禧太后会任命载泽为监国摄政王?

1908年11月,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双双病危。 慈禧太后紧急召见载泽、张之洞等人,将载泽3岁的儿子溥仪列为继位皇帝,载泽列为监国摄政王。

这一年,载泽才25岁。

载沣不是清朝第一位摄政王。1643年,皇太极猝死之后,睿亲王多尔衮就以摄政王的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年仅6岁的福临登基,是为顺治皇帝。

不过,载沣担任摄政王时所面临的局势,远非多尔衮所可以比拟。国外,有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国内,有革命党人蠢蠢欲动。就连在朝廷内部,也有袁世凯、奕劻等人争权夺利,暗流涌动。1910年,载沣更是遭到汪精卫密谋暗杀,幸好及早发现了线索,暗杀没有成功,载沣逃过一劫。

在执政期间,载沣还是干了不少事情。他澄清吏治,将一批碌碌无为、滥竽充数的新提拔官员打回原籍;他规范皇室,约束太监,严禁太监私自出宫;他罢黜袁世凯,剪除袁世凯势力,争取将北洋新军纳入朝廷管控;他启动预备立宪,设立了有议会特点的资政院,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任命了第一届内阁总理大臣;他对军队进行改革,自任全国陆海军大元帅,设立了军谘府、海军部等机构,编练直隶摄政王的禁卫军……

但是,载沣毕竟不是一个力挽狂澜的人物。在清朝末期,也没有谁能够力挽狂澜。1911年10月10日,随着武昌起义一声枪响,辛亥革命席卷全国。清廷摇摇欲坠。

面对艰难的局势,载沣没有强行维持。很快,他就将军政大权交给曾经被他罢黜的袁世凯,卸任摄政王一职,低调地回到他的醇亲王府,永远地告别了历史舞台。

与野心勃勃的溥仪不同,载沣从没表现出过对权力的迷恋。1917年,当张勋发起复辟行动时,载沣拒绝参与;1932年,当溥仪在日本人的诱骗下远赴东北创建伪满洲国时,他持反对态度,并把溥任、韫娱、韫欢等子女留在身边,不允许他们前去东北。

不管外面刮风下雨,载泽都住在酒精亲王府,峯然不动。

岁月不饶人啊,职业泽越来越老了。 载泓本来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到了晚年,他的话更少了。 酒精王府来了客人,说话的时候他只是静静地听着。 光从外表来看,谁也想不到这位沉默的老人曾经是这个泛滥大国的掌舵人,长达三年之久。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职业泽几乎不留下客人吃饭。 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案可能藏在职业生涯的底部。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新成立的国家机构急需办事处。 许多国家机构看到了酒精亲王府。

这时候,载沣已将一份偌大的家产坐吃山空。为了获得一笔钱来补贴家用,同时为国家做一点贡献,载沣决定将醇亲王府卖出去。最终,国立北平高级工业学校(北方工业大学前身)以90万斤小米的价格,买得了醇亲王府。

如今,醇亲王府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向社会各界群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