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符网 > 杂谈 > 正文

​停车坐爱枫林晚,坐,应该是徒然的意思

2025-10-18 16:55 来源:网络 点击:

停车坐爱枫林晚,坐,应该是徒然的意思

我们先来看看字形演变。

最初,应该是人干活累了,坐在地上。

古人后来坐在席子上,跪坐。

由坐,引申为席位、座位,后写作座。

如座上宾,就是坐在上座的宾客,贵客。

又由“座”引申为座位上的人、主持、话事人,如坐办、坐馆。

由座位上的人引申为法庭辩讼,叫做坐。

由法庭辩讼引申为由……而获罪,定罪,如连坐,坐实。

“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使楚》

并不是单纯的“因为”的意思,而是“因为……而获罪”。

可见单单一个“坐”,似乎没有“因为”的意思。

现在查字典,有“因为”的意思,例句就一个:“停车坐爱枫林晚”。

因为“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是“因为”的意思,所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是“因为”的意思。

循环论证,自己证明自己,孤证。

孤证不立,当然似乎还有一个,汉乐府诗《陌上桑》:

搜遍全网,似乎都只拿出这个作为第二个例子。

村里有个姑娘叫罗敷,长得好看又善良。

看美女忘了干活,互相埋怨,反正从来不怪自己,只因为看罗敷。

“坐”,“因为”的意思?

本意似乎也解释得通。

但并不一定是真的坐在地上。

这好比说你一天到晚坐在家里不干活,其实你大多是躺在沙发上打游戏的。

这个“坐”,就是或坐、或站、或躺、或其他搔首弄姿,反正不干正事、不干活的意思。

所以,“但坐观罗敷”,就等于说“一天到晚坐在家里不干活”,什么都不干。

就看美女罗敷。

再看看其他作品。

先看唐代的。

白居易《玩松竹》:“坐爱前檐前,卧爱北窗北。”

“坐”对“卧”,分明一个动词。

孟郊《送淡公》:“坐爱青草上,意含沧海滨。”

我们一屁股坐在青青草地上,难道就是因为爱草,更主要是坐着舒服吧?

接下来说宋代的。

苏东坡,《南堂五首》之三:

“他时雨夜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

书上说,“坐”是“因为”,作如下翻译:

从前每当夜雨绵绵,我总是烦恼着频频移床,因为讨厌那添人愁闷的雨声,点点滴滴,滴在我满是客愁的心上。

移床,难道不是因为雨水淋湿被子吗?

可是移来移去,然并卵,到处漏雨,那还睡个鬼咩?

就坐在床边发愁呗,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啊。

当时因乌台诗案,被流放湖北赤壁,住在江边,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

结尾也是当时的心境: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坐”,就是原始本意。

杨万里,南宋四大家,《移床》更直白:

“ 清晨暑气已愁予,何况晹虫午及晡。寻得松风小凉处,移床来坐又还无。“

朱弁 《栽花》: “种柳五年高出屋, 攀条坐爱春阴绿。”

“攀条坐爱春阴绿”,显然是爬上柳树坐在树杈上,那种感觉真好,可以称之为爱。

而不是因为爱“春阴绿”,才爬树,爬上去也是坐,当然也可以站,随便你。

朱弁似乎不熟,但他是朱熹的叔祖,朱熹熟吧。

“攀条坐爱春阴绿”,和”停车坐爱枫林晚“,几乎一样一样。

如果前后两句连起来还不一样,那还有一个,明代邱克容也写了一首唱和诗。

据说是和张三丰的,就是张无忌的爷爷,这个是野史:

”凭阑坐爱三更月,候晓行吞五色霞。“

这个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可以说完全一样了吧?

"坐爱"对"行吞,就是坐嘛。

当然不一定是坐,靠也行,随便你,开心就好。

“坐”,还有一种我们不太熟悉的用法。

如李白《南阳送客》:“坐惜故人去,偏令游子伤。”

这个“坐”似乎就是“因为”。

其实完全不是,甚至也不是坐在那里的意思。

“坐”对“偏”,是“徒然”的意思,就是惜也没用。

如李白最喜欢的南北朝诗人谢朓《和王主簿季哲怨情诗》:

“徒使春带赊,坐惜红妆变。”

这两句对偶,“坐”对“徒”。

对了,“坐”这个实词,这里变成虚词,这样的例子很多。

比如,唐韦应物《清明日忆诸弟》:“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比如,南北朝江淹《望荆山》:“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

坐,怎么有了“徒然”的意思呢?

我们灰心绝望的时候,是不是经常瘫坐在那里发呆?

但发呆有什么用呢,徒然而已。

中国文化就这么空灵飘逸。

这个转变,可能是在南北朝形成的。

史学大师陈演恪说,魏晋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时代,基本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风骨,儒释道一体。

魏晋南北朝,其实还可以上溯到三国两晋,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动乱时期,战火连绵,民不聊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现世太苦,出世思想自然抬头。

儒退佛进,佛教在南北朝达到巅峰,有诗为证: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正是出自杜牧的《江南春》,有点意思了,看完就明白了。

到了唐朝,有唐僧取经,但道教是国教。

因为创始人老子叫李聃,就是写《道德经》的,和唐朝皇帝一个姓。

老子天下第一,就是这么来的。

中国人曾经最讲禅,到现在还讲顿悟。

这些都源自南北朝的六祖慧能,这个文盲,不识字,所以有且只能“悟”。

而神秀大师,自幼饱读诗书,主张渐修,慢慢来。

一时相成“南顿北渐”的“战略相持”格局。

但是,人天生懒。

几乎所有的科技发明,都是“应懒而生”。

那还“渐”个毛线,那就“顿”吧,顿悟成佛。

某年某月某日,突然,天光乍泄,我的妈呀,顿悟了。

这个多好,躺赢,不用干活。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选择了六祖慧能。

他创立的曹溪禅从此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并随鉴真东渡到日本。

六祖慧能最著名的是那首偈语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

这是什么鬼?

我们都似懂非懂,不明觉厉,似乎懂,但不好说。

西方人一看,直接一脸懵逼。

所以,我认为把“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解释为“因为”,就是现代“务实”的西方逻辑思维,对中国“务虚”的空灵飘逸的生搬硬套。

我自幼读线装古籍。

古人是没有标点的,有时靠蒙。

标点,以及句子成分,都是西方的东西。

用这些扳手起子,硬解古籍,是解不通的。

我们,祖传用“意念”。

这个,各有优劣,不再展开,否则我们怎么一路领先到康乾盛世,而后面又被打,现在又一日千里?

好吧,请闭上你秋水般迷人眼睛,用“意念”默念杜牧的《山行》。

玛丽玛丽红,预备起——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写作的具体时间背景无法考证,但不是写湖南长沙岳麓山的爱晚亭。

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

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

后来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杜枚的诗句,更名为爱晚亭。

这个很重要,岳麓山是南岳衡山72峰的尾峰,海拔300.8米。

相对高度不知道,应该就是一两百米。

反正我去过好多次,抬头就看见山顶,没有什么白云,也没有什么人家。

杜牧去的,应该是一个云雾缭绕的仙境。

夕阳晚照,霜叶如花,晚风徐来,杜牧是不是会产生一种禅境?

坐禅修行,可是当时人生的至臻至美至高境界啊。

所以,“坐”,可能是坐在车上打坐,也可能是站着、躺着,但可能都不对,应该是徒然的意思。

李白、杜甫人生不如意,杜牧也是,受到宰相李德裕的排挤外放。

霜叶红于二月花,而人生无常,爱这枫林晚景,也是徒然啊。

杜牧(803年—852年)在安史之乱(755年—763年)之后,大唐已经凉凉。

盛世不再,韶华易逝。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这应该才是一个魏晋南北朝之后,一个典型的中国古代文人骚客触景生情的心境。

把“坐”解释为“因为”,就是西方思维,一定要找出因果逻辑,而东方思维是空灵飘逸的,但背后其实依然存在强大的逻辑。

因为人生苦短,世事无常,所以徒爱枫林,红于二月花也没用,徒增伤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你品,你细品。

最后,网友都太有才了,全网都在调侃,通假字,谐音梗,一片高潮。

老夫聊发少年狂,“科普一下”,好玩。

粤语,由于南岭阻隔,天高皇帝远,保留了较好的古汉语发音。

粤语“坐”发音cuo,第二声,“做”发音zwou,入声,根本就不是一个音。

据专家研究,粤语和宋音相近。

如果说唐在宋之前,那我们再看看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话。

客家人自西晋衣冠南渡,开始南迁,在唐以前。

客家话“坐”发音cu,第一声,“做”发音zu,入声,也不是一个音。

所以,唐代的杜牧,做梦也不会把“坐爱”联想到“做爱”,还不知道唐代把做那事到底叫做啥,懒得去考证了。

不过,在下才疏学浅,初中毕业考师范,师范毕业教小学,看到教参上这个标准答案,总感觉误人子弟,于是研究了一番。

一家之言,非专家之言,抛砖引玉。

考试嘛,还是因为呗,否则扣分咯。

同时,我有一个梦想。

希望专家们,认真点对待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不要用纯西式思维,生硬拆解。

这样,真的好吗?

尤其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叙事背景下,这样对文化自信,真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