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符网 > 杂谈 > 正文

​【听】解放上海第一枪

2025-09-30 02:46 来源:网络 点击:

【听】解放上海第一枪

1949年5月12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29军攻占浏河镇,解放上海的第一枪就在这里打响。上海广播的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大型新闻行动——全媒体直播《胜利之路》今天推出第二期。请听记者刘婷发来的报道:《解放上海第一枪》。

(资料图片)解放军进抵上海外围

1949年5月12号,解放军一个尖兵连攻入浏河,与国民党守军发生交火,就此揭开上海战役的序幕。军史专家、《战上海》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刘统告诉记者,当时的作战决心是从浦东高桥和浦西吴淞两路夹击,封锁吴淞口,封闭国民党守军往海上的逃路。

刘统“当时是两路作战,一路呢10兵团在浏河、嘉定,向刘行、杨行乃至吴淞口发起攻击,另一路呢是9兵团,从苏州绕道到嘉兴,还有一部分部队呢是从杭州方向从奉贤过黄浦江,然后呢,沿着浦东的方向,也向最后的目标,是向吴淞口发起攻击。”

上海战役作战图

从江苏浏河到上海郊区月浦,解放军经历了一场场硬碰硬的城市外围攻坚战。从战斗打响到上海解放,16天里,战士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在上海宝山烈士陵园内的英名墙上,一一镌刻着在战役中牺牲的8000多名战士的姓名。

工作人员许文介绍:“我们整个上海是牺牲了8000余人,在我们宝山这块英雄的土地上,大约在4000余人,在我们烈士陵园是安葬了1886位。”

宝山烈士陵园

如今,上海的刘行、杨行一带依然留有当年作战时的碉堡工事。上海广播融媒体团队在宝安公路上就找到了一处原刘行国际电台区域的碉堡遗址。附近的门卫陈先生说:“水泥钢筋混凝土浇起来的,抗战时期的,解放军过来解放这个电台的嘛。”

这座碉堡,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型水泥潜水艇,长约12米,宽约5米,地面以上部分有3米,混凝土墙体的平均厚度达到近半米,外侧表面分布着大小十多个弹坑痕迹,70年前激烈的战斗仿佛历历在目。

宝安公路上的碉堡遗址

为什么解放军在浏河只遇到小股抵抗,却在宝山遭遇了拼死防守?原来,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汤恩伯曾接到蒋介石要求其坚守3个月的命令,下达严厉的“七杀令”,要求死守上海。刘统在《战上海》中写道:“据当年参战的干部说,后来国民党军投降了,在地堡射击口上挥着白旗,却半天不见人出来,解放军绕到地堡后面一看,原来门被反锁了。狠毒的军官就是让士兵当炮灰的。”

刘统:“这些官兵,人无斗志,因为他们心里不清楚,他们到底为谁打仗,为什么打仗。而且呢,他们被困守的时候,是不会有人来救他们的。”

面对密集的地堡群工事和平坦的地形,解放军调整部署,采取以小分队行动为主,实施火力、爆破、突击紧密结合的攻坚战术,先打孤堡、后打群堡,逐堡攻占、反复争夺。

浏河烈士陵园

上海广播融媒体采编团队还将继续沿着当年人民解放军的进攻路线,从上海高桥到苏州河旁的邮电大楼,重走当年的胜利之路。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刘婷

编辑:金晓英

责任编辑:包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