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符网 > 杂谈 > 正文

​芜湖那些事——芜湖市起源考略

2025-07-04 00:55 来源:网络 点击:

芜湖那些事——芜湖市起源考略

芜湖市,这座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的滨江城市,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美誉。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历经两千余年的沧桑变迁,从古渡口发展为现代都市。本文将从地名起源、建置沿革、地理与人文等方面,梳理芜湖市的起源脉络。

一、地名溯源:从“鸠兹”到“芜湖”

芜湖最早的名称并非今名,而是“鸠兹”。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三年(公元前570年),楚国伐吴攻克“鸠兹”,此处即为芜湖最早的聚落雏形。鸠兹之名源于其地理特征:水阳江南岸多湖沼湿地,鸠鸟(一种水禽)聚集,故称“鸠兹”,亦称“勾兹”“皋兹”等。

“芜湖”一名则源于附近的长形湖泊。据《太平寰宇记》与《芜湖县志》记载,该湖因“蓄水不深而生芜藻”,得名“芜湖”。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鸠兹正式设县,更名为“芜湖县”,成为历史上首个以“芜湖”命名的行政建制。

二、建置沿革:从军事要塞到行政中心

1. 先秦至秦汉

春秋时期,鸠兹为吴国边邑,后属越、楚。秦统一后属鄣郡,西汉划入丹阳郡,设芜湖县,治所位于今芜湖市东南约40里的水阳江南岸。

2. 三国至唐宋

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孙权将芜湖县治迁至青弋江北岸鸡毛山一带,形成早期城区雏形。隋唐时期,芜湖因水运便利逐渐成为商贸重镇。

3. 近代建制

1949年5月,芜湖正式建市,成为安徽省辖市,后逐步发展为皖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

三、地理与交通:中江咽喉,长江枢纽

芜湖的兴起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水阳江(古称“中江”)西接长江,东通太湖,是古代连接吴越与中原的重要水道。鸠兹作为中江渡口的控制点,既是军事要塞,又是商贸中转站。至汉代,芜湖凭借水陆交汇的优势,成为南北物资集散地,奠定了其“江东名邑”的地位。

四、文化积淀:从古人类遗址到工艺传承

1. 史前文明

繁昌“人字洞”遗址出土了距今约200万年的古人类活动痕迹,将亚洲人类史前推数十万年。

2. 传统工艺

芜湖铁画以“锤锻成画”闻名,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明末清初的芜湖剪刀亦为三大名剪之一。

3. 近代创新

改革开放后,“傻子瓜子”的兴起成为私营经济发展的标志性事件,邓小平曾两次提及,推动其成为时代符号。

五、现代发展:从古城到创新之城

今日的芜湖,已从“鸠兹故地”蜕变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其经济总量居安徽省第二位,拥有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的大城市定位,并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城市精神“开放、诚信、务实、创新”与“长江明珠,创新之城”的名片,彰显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结语

芜湖的起源与发展,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的双重塑造。从鸠兹湖畔的鸠鸟翔集,到中江渡口的商贾云集,再至今日的创新高地,芜湖以水为脉,以文为魂,在长江之畔书写着千年传奇。其名称的更迭与城址的迁移,不仅是行政区划的调整,更是一部浓缩的江南开发史。